广东音乐多面睇


轉爲繁體



范围


广东地区有多个不同方言和文化的族群,流行各有地方色彩的音乐。例如:潮州弦诗乐、客家汉乐、海南音乐、吹打牌子(广东崑腔)、梵音(广东佛曲)、咸水歌、龙舟、南音、木鱼书、粤謳、和粤语流行曲等等。都是广义的广东音乐。这网站只介绍和粤剧(广东大戏)关系最密切的旋律:广东小曲,粤曲,和过场音乐。是通常说的狭义的广东音乐。

起源


广东音乐有四百余年的历史,经历了明清两代,吸收中原古乐、昆曲、江南小调三种戏曲艺术发展而成。二十世纪初,更有大量的改编和创作,现有曲名和乐谱可稽的达500多首。流行于珠江流域、香港、澳门、南洋,和美国等侨居地。国内各省有广东人的地方,也多有粤曲乐队的组织。二十世纪中叶,广东音乐进入全盛而渐退。

乐器


演奏广东音乐,早期主要用二弦(二胡)和中式提琴(竹制或椰壳制,前面嵌薄木板)。为适应粤剧演出,加入小三弦、月琴、和横萧,称为‘五架头’,是‘硬弓组合’。领奏者称为上手。担纲的乐器是二絃和月琴。

1926年,吕文成改二胡为钢丝弦,称为高胡。定高四度或五度音作上手,辅以扬琴和秦琴,称为‘三件头’ 。后来增加洞箫和椰胡,成为‘五件头’。是‘软弓组合’。常规器乐还有笛子、琵琶、喉管、笙、木鱼、铃、锣鼓等等。

三十年代前后,尹自重引进梵铃(小提琴);何大傻引进三弦琴(檀香山结它);吕文成引进西路风(木琴);高熔陞引进色士风(萨克管)和钢琴;谭沛鋆加用弱音小号;程岳威加用爵士鼓。大多用于特殊曲目。曲风、节奏均明显受到西乐影响。

五十年代,香港粤乐界倡导以民族乐器代替西洋乐器。五二年全国戏曲汇演以后,粤剧乐器组合进行了整顿,增加了一些中音、低音乐器。保留小提琴、色士风。淘汰电结他、爵士鼓等不易统一风格的西洋乐器。乐队的组织形式稳定下来。粤剧音乐,开始尝试使用多声部和声配器、复调、对位,甚至主调和复调相结合。

曲谱


可以考证最早曲谱,是招子庸(1793—1846)的《越謳》(后名《粤謳》)。是广东南海人。清道光八年(1828)编辑和部分创作共121首。1904年,英国人金文泰(Cecil Clementi 1875-1947)译成英文,以《Cantonese Love Songs》为名在牛津大学出版杜出版。1925年金文泰升任为英国驻香港总督。

1920年,中国音乐研究社出版易其仁《粤曲扬琴谱》;香港天真石印局印行丘鹤儔《琴弦曲谱》(1920)和《弦歌必读》(1921)。广为流传,影响深远。

早期曲谱都是工尺谱。像文字一样,每一行从上到下作直行书写,由右至左分行。字后加上直綫代表时值长于一拍,直綫长度大约表示音的长短。而“板眼”通常标记在每拍的第一个音的右侧:“。或x"代表板(重拍);“、或·"代表眼(轻拍)。板眼在粤曲里称为“叮板”。音的休止用空白代表,叫做「歇板」和「歇眼」。在粤曲中称为「底板」和「底叮」。

粤曲工尺谱和其它地方戏曲的工尺谱,稍有分别。下面是与简谱的对照:

工尺谱 亿 彳乙  生彳尺彳工 彳反彳六彳五
简谱 5:6:7:1.2. 3.4.5.6.7. 1 2 3 4 5 6   7   1+  2+  3+   4+  5+  6+

工尺谱低八度在字旁加“亻” 高八度则加“彳” 但有例外
简谱低十六度在数字下加“:" 低八度在数字下加“." 高八度在数字上加“."

二十世纪中叶,工尺谱渐被简谱取代。近年更加入五线谱,成三谱对照。

音律


西洋音乐,每个八度音阶,频率增倍。其间有十二个半音(钢琴七个白键加五个黑键),频率以十二级的几何级数递进,改变的比例相同,称为十二音律或十二平均法。早期的广东音乐,每个八度音阶,其间有七个音(没有半音),频率以七级的几何级数递进,称为七音律或七平均法。所以音程和西洋音乐有点不同。每个音都稍有差异,主要是fa音略高,si音略低,有特殊韵味。后期的作曲家,多采用西洋乐理,乐器调音亦与西乐相同。由于相差仅百分之一二,一般难以分辨。

弦乐器按弦后,琴弦震动长度,和波长成正比,和频率成反比。因此十二音律和七音律的指法略有不同。以下是两种音律的比较:(钢琴第4组 Middle C 开始)

  1  2  3 4  5  6   71+
  C4C#4D4D#4E4 F4F#4G4G#4A4 A#4B4C5
十二音律 261.626277.183293.665311.127329.628 349.228369.994391.995415.305440.000 466.164493.883523.251
七音律 268.183  296.098  326.919 360.948  398.518  440.000   485.799536.366

频率数字是每秒震动次数(Hertz)的调音标准。

十大名曲


1。步步高     2。彩云追月   3。雨打芭蕉   4。双声恨     5。杨翠喜(分飞燕)
6。饿马摇铃   7。连环扣     8。走马       9。平湖秋月   10。柳浪闻莺

多方面欣赏


这网站收录十大名曲,和二十世纪全盛时期最流行的十首音乐,再加相关歌曲,全部共四十首。(两首尚待读者提供资料)
每首音乐有简略描述,介绍作者和演唱者生平。并附有歌词。
音乐选用不同类型的乐器演奏。
歌唱风格各不相同。

籍此,让读者对广东音乐有概括的认识。




  广东音乐 有关歌曲
 1 昭君怨 (高胡) 红线女: 昭君出塞
 2 妆台秋思 任  白: 帝女花之香夭
 3 分飞燕 (高胡 洞簫) 徐小凤: 分飞燕
 4 将军令 (锣鼓 古箏) 林子祥: 男儿当自强
 5 平湖秋月 (扬琴) Beethoven: Moonlight Sonata
 6 彩云追月 (二胡) 福音粤曲: 情留天上
 7 旱天雷 (钢琴) 卢海鹏: 边个话我傻
 8 步步高 (洞簫) 李丹红: 步步高
 9 渔歌晚唱 丽莎: 渔歌晚唱
10 禪院鐘声 (古筝) 福音粤曲: 浪子回头
11 赛龙夺锦 梁玉嶸: 赛龙夺锦
12 走马 小明星: 风流梦
13 雨打芭蕉 (古筝) 丁凡: 观景楼头
14 饿马摇铃 (秦琴 椰胡 洞萧) 新马师曾: 临江月夜弔秋喜
15 鸟投林 (高胡) (欢迎提供演唱资料)
16 双声恨 (笛子) 帝女花续集: 劫后情
17 连环扣 粤剧示范: 燕归人未归
18 柳浪闻鶯 (欢迎提供演唱资料)
19 娱乐昇平 (扬琴) 清唱瞎嚎: 我是红娘
20 地水南音 白驹荣: 客途秋恨




广东音乐多面睇
http://music.mrpinyin.net
mrpinyin@hotmail.com

链接:

五十年代粤语流行曲
http://csong50.mrpinyin.net
Cantonese